您的当前的位置:
让疫苗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接种,守护健康
来源: | 作者:服务科 | 发布时间: 2023-04-27 | 1871 次浏览 | 分享到:

让疫苗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接种,守护健康

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公共卫生史上的重要成就,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我国通过接种疫苗,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而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母传抗体的功能慢慢下降,此时的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又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使细菌和病毒乘虚而入。此时就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婴幼儿和儿童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保护。

每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易感人群多为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且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该病主要以发热和手、口、足、肛周出现疱疹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多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衣物等引起感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亦可被感染。一般发病后7天内传染性最强。儿童感染后大部分会伴有类似感冒发热的症状,随后会出现咽喉疼痛,继而逐渐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也可表现为不发热或低热、手足臀部不出现或仅现散在皮疹、疱疹性咽峡炎等非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旦发病,目前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因此接种疫苗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因EV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逐渐衰减,在婴儿5-11月龄时最低,而该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6月龄-2岁。因此,6月龄开始接种EV71手足口病疫苗可及时为易感儿童提供保护。

二、疫苗的分类

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各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这类疫苗是由国家免费提供,如果孩子没有不适合接种的情况,就要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

              我要留言
              在线专家为您解答